网站标志
新闻详情
蔡伦不仅发明了真正的“纸”而且为战争提供了最早的“防弹衣”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4-04-19 23:20:57    文字:【】【】【

  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堪称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其中蔡伦发明“造纸术”更是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纸”其实早在蔡伦之前就曾出现,不过因为质地太粗糙,价格昂贵,而且难以保存和正常使用,因此整个世界的文明一直停滞不前,就连当时最为先进的“中国”,文字记录都还停留在石头、竹简或者皇宫贵族专用的薄绢之上。

  直到蔡伦利用稻草、碎布等发明出真正的“纸”(又叫蔡侯纸)之后,世界文明才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中国也从此告别了笨重的石头和竹简。可以想象一下,如今的一本百页的书,放到“竹简”时代要几百斤重;古语“学富五车”,如果是五车“竹简”的话,其实也没几本书。由此可见,蔡伦发明“纸”是多么的重要。但千万别以为“纸”的作用就是写字、画画,估计蔡伦也万万想不到,自己发明的“纸”还能运用到战争中——纸甲。

  “纸甲”,顾名思义“纸做的铠甲”。怎么可能?铁、铜做的铠甲尚且防不住力道大的“飞弩”,纸做的铠甲恐怕是街头崇拜军人的孩子们身上穿的吧?别不信,“纸甲”绝不是“纸糊”的,而是真真正正可以穿在士兵身上,用以冲锋陷阵的“铠甲”。早在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曾与后周交战,“纸甲”就已经出现,《南唐书》记载“民间又有自相率、以纸为甲、农器为兵者,号白甲兵。”熟悉冷兵器历史的人一定对“白甲兵”有一定了解。

  “纸甲”这种以纸为主要原料制成的铠甲最早的出现和发明者并没有确切记载,《南史》中曾提到过“纸铠”,貌似是最早“纸甲”的记载,但在《书》中,“纸甲”是唐宣宗时期,河中节度使“徐商”发明的“襞纸为铠,劲矢不能透。”后在北宋年间,仁宗皇帝曾下令“诏江南、淮南州军造纸甲三万,给陕西防城弓手。”就连北宋重臣司马光在《涑水纪闻》也有记载,可见“纸甲”大规模运用早在宋朝时就已经开始。

  纸做的铠甲,其实想象一下就能知道它的好处,肯定比铁、铜所制作的金属铠甲要轻便的多;身上负荷少了,冲锋陷阵的士兵也能发挥出更强的战斗力。正是因为纸甲轻便且不输与“铁甲”的坚硬,因此在宋神宗期间曾特下严令“私造纸甲五领者绞!”私造5件“纸甲”就被判绞刑,称得上是“重罪”了,但也从侧面反映出“纸甲”在当时军队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可以说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管制军备”了。

  尽管“纸甲”如此重要,可能还是有很多人难以想象“纸”做成铠甲会是什么样子;这里必须要搞清楚,“纸做的铠甲”可不是“纸糊的铠甲”。在明朝《涌幢小品》对“纸甲”的制作也有描述“纸甲,用无性极柔之纸,加工捶软,迭厚三寸,方寸四钉,如遇水雨浸湿,铳箭难透。”这里就说的很清楚了,用柔软的纸加以大锤不断的敲砸,直到压缩成“三寸”,然后再用水浸湿,经过反复多次这样的过程,最终成型的“纸甲”才是真正意义上能防火铳和飞箭的“铠甲”。其实“纸甲”的制作工艺之繁琐,不亚于可以“倒膜”,大规模制作的金属铠甲。

  “纸甲”大规模运用,最近的记载是在明朝抗击“倭寇”的战场上。由于当时以戚继光、俞大猷为首的明军抗击倭寇的地点多是在南方近海,而且当时早期火器使用已十分广泛,因此金属铠甲,包括“藤甲”都不适合作战。《武备志》中就曾有这样的记载“(南方)天雨地湿,铁甲易生金肃烂,必不可用矣。倭夷土贼率用火铳神器,而甲有藤有角,皆可用;但铅子俱能洞入,且体重难久。”这里就很明确的指出了在明军抗击倭寇的南方近海主战场,金属铠甲和藤甲的战场缺陷。

  正是因为金属铠甲和藤甲这种不可弥补的战场缺陷,“纸甲”就成了明军抗击倭寇的重要“防弹衣”。俱传,戚家军十三战十三捷,“纸甲”在其中也担当着重要角色,堪称功不可没。也正是戚继光的丰功伟绩,纸甲一战成名,并先后传至日本、朝鲜等海外多地。

  蔡伦发明了真正意义上的“纸”,但他肯定不会想到,“纸”的发明不仅世界文化得以推进,没想到还被后世大规模运用到“战争”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文章分类
脚注信息
摩登系列摩域娱乐纸业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20-2025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